50系列報導

 

50系列報導:從航發到漢翔30年 - 彭元熙

 
2019/9/27 
文 / 彭元熙(漢翔公司前副董事長、前僑光科技大學副校長)

很榮幸受邀為108年3月1日航發中心到漢翔公司50週年慶發行專刊,以「力謀企業永續發展」為題代擬賀詞。回想63年元月奉派到航發中心航空研究院報到,時間過的真快一晃就30年到93年6月底退休,此時此刻回想起,心中仍充滿無限感念與感恩。

在航發/漢翔的歲月中,正逢成長及轉型的歷程。航發的成長,可分為隸屬空軍及中科院兩個階段。航發及漢翔50年可分成三個階段:58年到72年是專業奠基階段,透過合作生產、新機研製、及AT-3/A-3噴射教練機/攻擊機的研製及生產;72年到85年是經國號戰機計畫研發及生產的快速成長階段。85年開始面對的是改制國營、漢翔轉型發展民用航空、及改制民營。這22年來在歷任董事長卓越的領導下,漢翔的軍用業務已進行了翔展計劃、鳳展計劃、新式高教機研製計劃、及各式服役飛機系統的長期維修計劃。漢翔民用業務在飛機區段研發、零組件製造與組裝等,客戶包括波音(Boeing)、空中巴士(Airbus)…等公司,飛機發動機之機匣製造與組裝等,客戶包括奇異(GE)、勞斯萊斯(RR)、普惠(P&W)…等公司,軍用與民用的業務年年成長創新高。日前漢翔獲頒智慧機械金質獎,將建構起智慧化的系統平台,逐步邁向智慧漢翔的目標。另外將投資在岡山廠興建「機匣模組製造中心」,這是繼岡山機匣三廠、台中的臺灣先進複材中心第19廠(TACC-19)及F-16A/B戰機性能提升維修棚廠,再次啟動重大投資案。恭賀漢翔已成功邁向企業化及國際化之第三個茁壯階段。

個人於退休前曾將參與經國號戰機研製過程,整理「飛機整體系統發展之探討」技術報告。回顧經國號戰機發展即導入整體武器系統發展之系統工程與管理程序,歷經任務需求定義、概念設計、初步與細部設計、原型機研製與先導生產、及測試評估階段,是對系統工程與管理作為一次完整的演練應用,也建立了全部技術與管理文件。武器系統發展之成功關鍵領域在系統工程整合,也扮演與專案管理之橋樑。今日再思考當時研製專案成功有三項重要因素:為應用系統工程整合、建立協同發展資訊(知識)平台、與嚴謹執行專案管理。當今從國防戰力觀點,除能發展國防自主武器系統外,可提供可負擔成本、商業化、全方位整體後勤支援之專業技術與能力也是重要的憑藉。漢翔未來能在軍用業務方面維持長期發展,持續精進武器系統發展技術與後勤支援能力,及培訓所需專業人才,為重要考量方向。

配合空軍作戰任務需求之演進及國防預算之限制,漢翔也會面臨將來挑戰,從全機平台系統研製生產為主,要轉型成包括武器系統發展及性能提升、資訊與電子戰整合、及全方位整體後勤支援與服務等領域。深信漢翔將來都能以優越的技術專業及系統工程能力,向政府證明可以承擔新階段的使命。期盼在「國機國造」政策下,能持續進行經國號戰機及高教機性能提升及改善壽期成本研製計劃,並能進行返廠換裝與提供最佳整體後勤支援服務。如此循環發展方能在國防、科技、經濟、與人才等多方面獲得長期效益,及維持公司的永續經營。

航發/漢翔50年的發展歷史就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近代歷史的主軸,今天漢翔面對企業化與國際化的轉型挑戰,在公司同仁的努力下已獲得顯著成果。歷史是不停向前滾動的巨輪,雖然個人離開公司已將屆15年,最感恩的是曾參與共同攜手走過的努力軌跡,在心理上對航發/漢翔的歸屬感,是恆久而不變的,對這一個大家庭仍充滿熱愛與期盼。所以在此恭賀50周年慶時,祝漢翔公司在下個50年能更加茁壯而成為世界級航空產業。